在標簽使用中,貼標是一個重要環節,在貼標現場總會有不同的問題發生,在此分享幾種常見問題情況:
一、 貼標對位不齊—褶皺
案例:蘇州一家食品廠正在推廣一款新型茶飲料,現場貼標時,標簽總是貼歪,而且在瓶子底部會產生褶皺。
首先,利用直尺貼在瓶體側邊,測量瓶子的垂直度,發現表面圓柱體的瓶子,其實本身是一個倒錐形,上大下小;而且在標簽設計時,標簽是規則的長方形,故兩者不能完全重合,因此標簽貼歪與瓶體、標簽形狀有關。關于瓶體底部貼標會褶皺的問題,通過按壓發現,瓶體肩頸部分挺度較好,而瓶體的底部較軟,在相同壓力作用下,底部的變形情況較嚴重。
建議:客戶貼標時將標簽上移,利用了肩頸的挺度,避免重新開模具的成本。最終客戶調整了標簽形狀和貼標的位置,此款產品順利面市。
二、底紙斷裂
案例:
某地一家客戶貼標時底紙斷裂。
現場測試時發現,斷口集中在標簽模切刀口位置,且有不出標現象;用水性筆染色,墨水滲透到底紙背面,手工模擬出標時,底紙折出直角,很難出標。判斷模切橫向刀痕過深,同時拆開整卷標簽的包裝,發現端面還有小的破口,多集中在外圈標簽上。
解決此類問題:
1、模切的深度要控制在僅斬斷膠絲不破壞底紙硅油層,模切過深既會導致底紙強度下降,也會造成硅油層被破壞后膠水與基材層黏連,出標時面材和硅油紙的上層一起被剝離,導致底紙分層斷帶。
2、材料邊緣的保護,邊緣褶皺會產生豁口,同時分條的邊緣一定要整齊,刀片要鋒利,避免毛邊的產生。
三、貼標起翹
案例:某地一家日化廠使用合成紙材料貼在PP的空桶上,8小時后起翹。
現場的貼標測試,貼標溫度在15℃左右,貼標方式為毛刷,測試50瓶,由于瓶體本身有凹陷,80%產生氣泡,手工將氣泡擠出,24小時后觀察,約10%的瓶子標簽起翹。
現場手工貼標30個瓶子,24小時后觀察,未發生起翹。
綜合分析:
由于桶體表面凹凸不平,自動貼標后需經人工趕出氣泡,標簽本身又是PP材質,延展性不好,會在標簽邊緣形成隱含應力,最終導致標簽邊緣翹起。該問題首先要改善貼標工藝,避免貼標時產生氣泡,其次,考慮使用服貼性好的PE材質標簽,避免在桶體邊緣的不規則地方產生起翹。
四、貼標 “飛標”
案例:如圖中所示,可以看到標簽過轉角時,標簽與底紙提前分離,此類問題多發生在寒冷的冬季。
冬季氣溫低,膠水的流動性下降,導致膠水與底紙之間的結合力變低,再遇上小直徑的滾軸,就加劇了標簽的提前分離。
冬季環境溫度無法改變,只有改變局部溫度,在轉角處加裝取暖器,讓膠水流動起來,讓膠水恢復粘性;當然也可以給這個轉角增加直徑,就地取材,找一個合適的瓶子或者紙管芯套在這個輥上,增加轉角的弧度。
貼標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,只要我們從現象中找到問題的本質,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。